時間:2022/11/22 來源:本站 瀏覽量: 發布人:科技職業學院信息管理員
黨的二十大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發展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進一步凸顯了發展質量的全局和長遠意義,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新時代十年砥礪奮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沖擊帶來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深刻復雜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胸懷“兩個大局”,洞察時代大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中國經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新航道攻堅克難、破浪前行。
這十年,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面對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特點,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大國經濟地位進一步鞏固。2013—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6.6%,經濟增速連續多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3%提升至18.5%,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人均GDP從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551美元,接近世界銀行劃分的高收入國家門檻值。我國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5G網,發展物質基礎更加堅實。
這十年,我國創新發展動能茁壯成長,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與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日益凸顯。研發投入規模居世界第二。2021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8萬億元,與GDP之比為2.44%,比2012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新經濟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經濟增加值相當于GDP的比重為17.25%,比2016年提高1.88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2021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按2020年價格計算)為146380元/人,比2012年提高80.3%。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大幅躍升,我國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排名第11位,比2012年上升23位。
這十年,我國協調發展步伐穩健,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的問題,各地區各部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協調性、可持續性穩步提升。產業升級態勢向好。2013—202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6%,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8個百分點。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3.3%,比2012年提高7.8個百分點。需求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4%,比2012年提高10.0個百分點,是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全面提速,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末的53.10%提高至2021年末的64.7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88縮小至2021年的2.50。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聯動發展,區域重大戰略有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面貌。
這十年,我國綠色發展態勢向好,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面對日益增強的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環境需要,全國上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藍天、碧水、凈土。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84.9%,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節能降耗取得實效,能源使用加快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變。2013—2021年,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6.4%。2021年,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5.5%,比2012年提高11.0個百分點。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明顯提高,綠色健康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這十年,我國開放發展邁向更高層次,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面對國際經濟和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我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拓展。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2020年,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達5.3萬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2021年達6.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一。雙向投資達到新水平。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1735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3.1%,再創歷史新高;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78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中歐班列有效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
這十年,我國共享發展持續加強,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穩就業保民生,持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貧困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就業總體穩定。2013—2021年,全國就業人員穩定在7.4億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13—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6%,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5個百分點。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民生新期盼得到更好滿足。
二、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
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成就斐然,為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和信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展望未來,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完全有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今年以來,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下,國民經濟頂住壓力企穩回升,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一是經濟增長企穩回升,三季度恢復明顯加快。今年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二季度以來受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滯脹風險上升、國內疫情散發多發、高溫干旱等超預期因素沖擊,主要指標明顯下滑。三季度,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接續政策果斷推出,經濟運行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成績來之不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恢復回穩的態勢明顯。
二是生產需求持續恢復,經濟循環逐步改善。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暢通,加上穩投資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回升,供需循環逐步改善。國內需求延續恢復態勢,對經濟拉動增強。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2.1個百分點,二季度為下拉0.9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0.8個百分點,比二季度增加0.5個百分點。工業服務業回升,對經濟增長支撐明顯。三季度,全部工業增加值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比二季度增加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拉動1.7個百分點,二季度為下拉0.2個百分點。
三是外貿外資韌性顯現,高水平開放扎實推進。持續鞏固與傳統貿易伙伴經貿合作,積極開拓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9%,比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效應日益顯現。前三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0.7%,中歐班列開行量增長7.0%。我國持續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熱土,高技術產業引資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6%,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3%。
四是創新引領作用凸顯,新動能繼續成長。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不松勁,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結合起來,加快釋放新經濟發展潛力,以轉型升級的“進”促進經濟增長的“穩”,取得積極成效。新產業新產品茁壯成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12.5%、33.7%。制造業比重穩步提升。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8.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城鄉居民收入倍差下降。前三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同比縮小0.05。
五是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持續加強。把穩就業穩物價保民生擺在突出位置,持續補齊民生短板,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就業形勢逐步好轉。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4%,比二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0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1%。依托于強大的供給能力和保供穩價政策成效,我國物價溫和上漲。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目前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3.2%,快于同期GDP增速0.2個百分點。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前三季度,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3.2%,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31.2%、8.1%。
六是生產要素保障有力,發展安全得到鞏固。貨幣供應總體充裕,交通物流逐步暢通,生產要素保障改善,對于經濟恢復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各方面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強化糧食能源安全保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發展基礎得到夯實。秋糧收獲進展順利,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預計全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增產保供成效明顯。前三季度,原煤、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2%、5.4%,分別比上半年加快0.2、0.5個百分點。制造業補鏈強鏈持續加強。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汽車產量增長8.1%,扭轉了上半年下降的勢頭,對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恢復帶動效果明顯。
三、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務,既要清醒看到推動發展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更要認識到我國具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等戰略性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基礎有條件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力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我們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習近平經濟思想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三是堅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序推動城市群、都市圈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四是堅持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和鮮明底色。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動能源革命,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五是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六是堅持人民至上、發展為民。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西方政黨的顯著標志。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切實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進一步解決好教育、醫療、養老、育幼、住房等民生難點痛點問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七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安全良性互動、同向同行。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資源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努力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