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4/19 來源:本站 發布人:就業處信息管理員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畢業生社會經驗少,求職心切,一些不法機構便抓住這些弱點和心理,打著招聘的“幌子”,做著詐騙的勾當,設計各種套路和騙局。大學生一旦上當受騙,輕則誤事傷財丟面子,重則泄露個人隱私,影響征信,甚至會因為被盜用信息而背上巨債。
面對形形色色穿著隱身衣的職場騙局,高校畢業生要切實提高警惕。
第一,增強風險意識。對要求繳納高額“培訓費”“會員費”“押金”“加盟費”或者巧立名目不斷收費的工作,盡量不做。多數情況下,正規的企業不會亂收費,也不會給出“舍小錢、賺大錢”的承諾。我國《勞動合同法》第9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所以,如果遇到還沒入職,就開始收取費用的公司,大學生一定要加強防范,避免入坑。
第二,提高鑒別能力。一些打著廣告承諾工作簡單、低風險、高回報的職位,大部分都是騙局。輕輕松松就能賺大錢,往往不可信。要知道,看似天上掉落的“餡餅”,更多的是“陷阱”和“雷區”。
第三,保護好個人信息。求職過程中要保管好個人證件,不要隨意將身份證、學生證、畢業證、銀行卡等交給公司、中介機構或者個人保管,防止隱私泄露或者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求職者要學會分辨求職網站的安全性和信息的真實性,即便是很多正規網站和平臺,也可能有騙子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切莫對平臺太過放心而放松了原本的警惕。
第四,懂得基本規范。畢業生在求職時,應主動學習一些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正式進入單位之前,要謹慎鑒定勞動合同,一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和審核,是否在企業注冊的有效期限之內,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天眼查”等平臺和軟件查看企業資質,是否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二看書面或者協議的字句是否準確、清楚,不能用縮寫、簡寫。替代或包含糊文字表達;三看勞動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備內容,例如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薪酬待遇、社會保險和福利及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等責任等,以免誤入騙子的陷阱。
第五,學會用法維權。當畢業生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要第一時間報案,尋求法律保護,維權正當權益。由于勞務詐騙往往涉及公安、網信、工商、入社等部門,若被投訴對象為合法機構,求職者可以向人社部門尋求幫助;如遭遇網絡非法借貸、網絡傳銷等,應第一時間向工商、網信等部門舉報;若求職受騙情況特別嚴重、詐騙金額較高,可以到公安部門進行報案。